或者

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

检测认证人脉交流通讯录

公司简介

       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“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”,于1994年12月批准正式对外开放。1999年空间中心经过对空间物理相关分支学科的整合,组建“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开放研究实验室”,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重点实验室。 2001年中国科学院通知更名为“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”。2005年4月作为院重点实验室参加地学科学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,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。2006年7月科技部批准新建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。2009年1月,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验收,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一员。

        实验室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,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卫星计划--“双星计划”,实验室刘振兴院士是“双星计划”首席科学家,双星计划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,获得了许多科学发现,如磁尾等离子体片中的大尺度振荡,太阳风中的离子密度空洞,持续数小时的脉冲调制磁重联和中子星的壳层破裂等,提出了新的亚暴锋面理论。双星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联合团队获得了2010年度国际宇航科学院的杰出团队成就奖(The Laurels Team Achievement Award),双星计划还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实验室首先提出“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(简称子午工程)”,联合全国有关部委十余个单位共同推进“子午工程”的立项,完成了建设项目申请书、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,国家发改委已将“子午工程”作为“十一五”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批准建设,为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的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。在国家重大航天计划——夸父计划、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推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负责了国防科工委“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”的空间物理与太阳系探测领域,基金委-中国科学院“至2020空间科学学科发展规划”,中科院“至2050我国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”研究的空间科学部分、“我国空间天气十年计划”、负责建议和组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“十一五”重大项目和“十一五”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,极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。实验室的相关战略发展的建议2010年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。

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



  • [联系时请说明来自 检测通]
  • 联系方式:
  • 请点击查看电话

  • 地址:
  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

推荐服务


  • 检测通手机版

  • 检测通官方微信

  •  检测通QQ群